博文明理 厚德尚能

青年永远是革命的,革命永远是青年的。 ——闻一多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团学新闻 >> 正文

我校“踏寻烽火印记,传承抗战精神 ”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开展寻访活动

2025年07月09日 17:56  点击:[]

为传承伟大抗日精神,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。77日,宝鸡文理学院踏寻烽火印记,传承抗战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踏上寻访之路。八十年前,无数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,将侵略者赶出国门;八十年后,硝烟散尽,山河无恙,但那些浸透血泪的记忆,仍需我们俯身捡拾、用心铭记。


轻轻叩响门环,98 岁的抗战老兵王日智爷爷坐在藤椅上,午后的阳光透过纱窗落在他花白的头发上。岁月让他看不清围坐的年轻人,却能精准说出80多年前硝烟里的每一个细节。耳朵背了,脑子可不糊涂。他拍拍腿上的旧伤,那里藏着平度战役的弹片,也藏着一个民族穿越烽火的年轮。

我是山东威海人,王爷爷的声音带着胶东口音的顿挫,指节因常年劳作而弯曲,“1935年入团时才16岁,转成党员那天,区里的老书记给我系了条新腰带。那时的威海还属烟台,他所在的区中队影子部队”——白天藏在百姓家的地窖,夜里就成了袭扰日军的利刃。白天是鬼子的天下,他们扛着三八枪在镇上巡逻;晚上就是我们的,摸岗哨、毁公路,天亮前准回老百姓的炕头。

第一次上战场时,面对日伪军的碉堡,王爷爷和战友们趴在麦田里沉着作战。机枪扫过来,麦秆子像割韭菜似的倒,我攥着枪托,手心的汗把木头泡软了。他忽然笑了,不怕,打起来就想着:不打死他,他就打死你。最险的一次是在南马镇,炮弹在身边炸开时,他正趴在浑浊的河边喝水。腿炸得稀碎,血混着泥水淌,老百姓把我抬到炕头,铺着麦草,连麻药都没有。医生用刺刀挑出弹片时,他咬着冰凉的馍馍,疼得晕过去,醒了还得问:我的枪呢? ’”

过年时,他们在破庙里用刺刀剁饺子馅。老百姓跑光了,磨盘都被鬼子砸了,就用刺刀把白菜和萝卜剁碎,拌点盐。他比划着刺刀的弧度,刀刃都卷了,剁一下,馅子溅一脸。最困难时,他们自供自足,磨豆腐、种菜、开荒,吃不了的就送给县大队

黄河边的封锁线是另一场生死考验。飞机在头顶转圈,探照灯把河面照得像白昼,地上的火点连成线,嘟嘟地机枪声响个不停。面对


敌方和我军武器的差距,王日智爷爷没有害怕。一如既往的向前冲。嘴上说着军队里都有纪律的,不冲不行。但我们都知道,不是纪律支撑着他向前,而是心中未曾磨灭的信念感和责任感给予了他向前的勇气。当问起他有没有要好的战友时,老人沉默了片刻,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水光,说道八年前回老家,和我一起参军的,都没了。时光荏苒,昔人已故。但他们所留下来的精神,传承下来的品格却经久不衰。

当年的王日智爷爷看着日本鬼子和汉奸队杀同胞,恨得牙痒痒,不当兵,家都没了。王爷爷摸出贴身的褪色党证,这证比我的命金贵,1935年的字,现在还能看清。聊起对年轻人的期望,王爷爷忽然坐直了些:现在的日子多好啊。他说自己打不动仗了,但总想起当年喝污水、啃冻馍的日子,你们要惜福,别忘喽,这太平是刺刀拼出来的。

当王日智爷爷斑驳的勋章在阳光下与那道月牙形伤疤交相辉映时,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凝固。我们触摸到的,不再仅仅是历史书上的铅字,而是一个民族在血火淬炼中留下的、滚烫的坚韧刻度。爷 爷用一生的伤痕与信念告诉我们:太平岁月并非理所当然,那是无数如他一般的脊梁,用青春、热血乃至生命刺破黑暗换来的黎明。他口喝污水、啃冻馍 的艰辛,他眼中对牺牲战友深沉的怀念,他抚摸褪色党证时的珍视,无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。

这份不朽记忆的重量,让团队成员更深刻地理解了惜福的真谛——不仅要铭记刺刀拼出的和平,更要以这份穿越烽火的信念与责任为灯塔,在新时代的征程上,接续传递这份永不磨灭的精神火炬,让英雄永远活在我们的守护与奋斗中。


上一条:宝鸡文理学院“青禾硕果”观察团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:科技强国之路的青春探索 下一条:我校开展“童心同梦”农村教育发展专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

关闭

学习十九大精神

共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